看The Danish Girl丹麥女孩:愛的凝視
<The Danish Girl 丹麥女孩>
觀影日期:2016/02/24
戲院:台中新時代華納威秀
導演: Tom Hooper
演員: Eddie Redmayde / Alicia Vikander / Ben Whisaw / Matthias Schoenaerts / Amber Heard
IMDb : 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810819/?ref_=ttfc_fc_tt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那個......做人都要花痴一下的,我看完本片第一個感想是:Hans太帥了阿阿阿!!!
對,即使他長的一臉壞人臉,還試圖想要搶自己童年好友的老婆,但是就是太帥了我都覺得Gerda妳可以加點油不要只是親一下就走嗎?(大誤)
好吧,即使本片四平八穩穩到我一度只著迷於Einar的法令紋,但是讓人撈到Matthias Schoenaerts 這個演員就一切都值得了(更誤) 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一段時間沒有進戲院看電影了,電影是精神糧食都還是要吃,只是沒有進戲院看(噓) 。
這片八百年前我就看過初版預告,但並沒有太大的興趣,然難得我妹有想看的電影,做人家姐姐的是一定要陪看的就去看了。看完除了Hans好帥阿阿阿!!!其實沒有太多的想法,因為這部片很平,可是回到家就啪拉啪拉的莫名其妙敲完了小小心得在浪上,還越打越多,乾脆把它處理完畢比較省心。
我覺得我才疏學淺看不透徹<The Danish Girl丹麥女孩>到底差在哪一味讓原本可能很美的故事變得很平,平穩也平淡;失去原本可能絕美的味道,是部全靠著演員的把故事撐起來的電影。導演是金獎導演Tom Hooper,上次進戲院看他的電影是<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>,嗯,眾星雲集,四平八穩除了Russell唱歌那個部分之外。
[演員的身體]
Eddie的表演真的很精彩,很精細地控致臉部的表情;彷彿是用皺紋和嘴角在演戲,他用身體在告訴你,這是莉莉。
Eddie這個演員本來就有著一種陰柔的特質,但是如果看過他在<Jupiter Ascending朱彼特崛起>的身體再看這部,發現演員的身體也都全帶著戲,幾乎全裸的那場渴望成為莉莉的"身體"的戲最驚豔,即使Eddie在本片的身體實在沒有令人遐想的空間,但是跨性別的魅力卻強烈誘人。
|
[性別]
片子講變性人,當然性別是個議題;但是片子碰觸這個議題的力道像是不顯色的腮紅,輕輕一刷,垂軟無力。
女主角Gerda的事業被卡在畫了沒有愛的肖像畫裡時她說:"女人必須習慣被觀看,而男人得忍受女人眼光時就侷促不安",這個地方道出了一點點的性別討論,但是馬上消失不見。
而Gerda其實比Einar更"男人",她就是女版的Einar阿!
[Be yourself,the true one]
本片主題當然是莉莉如何勇敢地脫去Einar的外殼(片中是用Disguise一詞),這個主題是很美的,但過程很痛苦,我媽看完一直碎念阿莉莉不要做手術就不會死阿(對,我暴雷),但是,我們不是生為這種生錯性別的人,我們無法想像,被"困"在一個錯的性別,背負社會對這個性別的所有期待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情,莉莉的無助非常龐大,他自己也想理解自己怎麼了,到底他是誰?何況莉莉的故事發生在幾乎100年以前,那時跨性別無從參考,那時的人只當這是一種性別錯亂,一種精神分裂。
Einar說莉莉一直都在,當然,莉莉是一個Ulla起的名字,不是一個打娘胎就跟著出來的命名,但對他而言,這個性別的認同的問題早就在了,只是像那個童年被毀壞的風箏-可以說莉莉是別人給的名字,是透過他者才強化的存在,我們的不也是嗎?隨著他人的關注而強化,而改變,而消而長;但是一旦我們被誤以為是那個不是的人的時後,我們常覺得痛苦,被誤解,莉莉更是。
[LOVE]
本來以為這片會哭慘我,但是還好(哭點那麼低的我結果......);每次流淚都是被Gerda對Einar的愛感動,Gerda對Einar的愛實在太大了,她真真實實的愛他,無關性別,無關他是不是能再次作畫,她願意把Einar還給莉莉,即使她需要的是她的丈夫;這種愛是成就莉莉的原因,是莉莉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變性手術的原因,她是Einar的妻子,莉莉的姐妹,她是那個巨大的關鍵。 |
留言
張貼留言